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诚邀海内外英才!_电能设备_爱游戏app手机版下载-官方网站
电能设备

电能设备

电能设备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诚邀海内外英才!

时间: 2024-07-08 15:21:47 作者: 电能设备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

  学校1960年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教育培训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在原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的基础上,整合校内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和科研力量,由原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和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而成。学院学科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下设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工业工程系。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机械”工程博士、工程硕士授权点。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汇聚了一批高层次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国家级各类领军人才4人(含2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家级各类青年人才1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人,省级人才入选者近20人,有一年以上海外学术经历的专任教师达80%。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形成了可靠性与设备健康管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智能设计与仿真、智慧电力与能源等优势与特色研究方向。拥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2个校级特色研究中心,牵头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近五年,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科技计划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和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7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授权国际发明专利3项、国内发明专利450余;在Nature、ASME会刊、IEEE会刊、《中国科学》、《机械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730余篇。与美国MIT、美国密西根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德国亚森工业大学、法国巴黎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以及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西门子、SMC等重点单位和有名的公司开展了紧密合作。

  C.科研启动经费根据学科及需求情况一事一议,一般不低于500万,教授(事业编制),博导资格(研究生指标定向支持)。

  D.优先支持申报国家、省部级项目,围绕需求组建学术团队,视需求提供实验和办公用房。

  A.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法规,拥有非常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B.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C.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D.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E.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回国(来华)工作未满一年。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A.科研经费200-600万(含国家支持,部分科研平台支持总额可达500-900万),直接聘为教授(事业编制),授予博导资格并优先保证研究生指标定向支持,优先支持招收博士后,提供办公、实验场地。

  C.基础年薪60万+住房公积金和社保学校缴纳部分10万元+高水平成果奖励(上不封顶)。

  D.安家费220万(含国家地方支持)+ 一年免费周转公寓(拎包入住)+ 归国旅费补贴。

  A.具有博士学位,在其科研学术领域崭露头角,为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具有成为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

  A.科研经费根据学科需求提供50-100万(理工科)、15-35万(文科),特聘研究员(正高级职称,事业编制),博导资格。

  B.基础年薪42万+学校购买五险一金约10万元/年+高水平成果奖励(上不封顶)。

  A.拥护中国的领导,遵纪守法,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师德师风,品行端正,恪守学术规范。

  B.年龄一般正高不超过45周岁,副高不超过40周岁,中级不超过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在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进行过完整系统的学术、科研训练,在学科领域内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拥有非常良好的学术潜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学术潜力特别突出者,可适当放宽要求。

  B.依据受聘岗位,提供对应的安家费、购房补贴与科研启动基金等条件待遇保障。

  A.学校为全职博士后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含省市补贴18万元/年)。

  可靠性与设备健康管理研究所现拥有加拿大院士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ISEAM Fellow 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人、德国洪堡学者2人。研究所以我国关键技术装备对可靠性、维修性与故障诊断技术的迫切需求为导向, 以国防武器装备、航空器、高档数字控制机床、高速列车、工程机械等技术装备为主要对象, 在复杂装备的可靠性建模、分析、评估与设计、装备多学科设计优化与数字孪生、复杂装备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等领域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前瞻性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所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建有四川省智能服务机器人工程中心、四川省安全生产智能服务机器人工程实验室、四川省机器人和AI国合基地等科研平台,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专项、预研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等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过1000万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智能感知与控制研究所现有成员22人,其中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洪堡学者1人,教授8人,副教授8人,高级工程师2人,博士研究员4人,经过多年一起努力,团队教师均有了长足发展。研究所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发展规划,密切跟踪国际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致力于制作的完整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探讨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在中国智能制造业领域,打造出了国内首个基于工业4.0的数字智能化体系,并在重要企业得到应用。

  智能设计与仿线人。研究所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以及横向合作项目8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研究所主要面向机电/电子装备复杂电磁环境、极端热环境和振动环境,开展装备机械、电磁、散热、流体以及噪声特性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和多学科协同创新设计。

  “智慧电力与能源研究所”下属机构包括“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电力电子与智能装备”两个科研团队。其中“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团队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IEEE Fellow2人、IET Fellow3人,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团队9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经历,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科学技术一等奖。“电力电子与智能装备”小组成员共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博后1人,经过多年一起努力,团队教师均有了长足发展。

  ◆ 学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主楼C1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