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高级量测体系的重要基础设备,负责电能数据的采集、计量、传输和处理。它支持用电负荷管理、分布式能源计量、电网运行调度、电力市场交易和电能质量监测等多项需求。
智能电表具备综合的电能数据采集能力,包括电压、电流、有功电量、无功电量、功率等关键数据。它不仅支持预付费和远程管理,还支持远程负荷控制功能。同时,智能电表通过双向通信功能,为未来家庭自动化网络提供数据网关支持。
全球电网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发展长距离输电系统等基础设施,后加强电网智能化互联,而智能电表推广节点位于两者之间。智能电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电网建设水平决定,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差异,智能电网在全球不一样的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拉美、非洲、东南亚、中东地区等发展中国家仍处在电网发展的第一阶段,建设基础发电设施、形成跨区跨国大电网、提升长距离输电能力是其当前主线;欧美、日韩澳等发达国家与中国等部分新兴国家,多数处于电网发展的第二/三阶段,主要任务为实现系统智能化互联、提升电能质量和自动化程度、推动多项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面临发展与转型结合的双重任务。
从需求端看,2023年全球智能电表市场约为126亿美元,继续维持高景气度。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及中国等部分新兴国家进入电表替换周期,智能电表需求量开始上涨;与此同时,其他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尽管电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近年来配用电公司也持续加大对智能电表的投入以减少窃电与线损。
从供给端看,由于各地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多样,当前全球智能电表市场之间的竞争仍处于较分散的状态,尚未出现有着非常明显优势的领导者。在发达国家市场,智能用电商品市场主要被Itron、Landis+Gyr、Elster等跨国企业占据;在发展中国家市场,除跨国企业之外,还有本土公司参与,例如南非的Conlog、巴西的Elo等。
我国电能表配套标准历经迭代,逐步由传统电表向智能化拓展。2000年及以前,我国居民端大部分采用机械式电表;2000至2009年替换为电子式电能表;2009年,国网推出第一代智能电能表,随之发布国网(2009版)智能电表系列企业标准,推动电能表产业快速升级革新;2013年,国网第二代智能电能表推出,该版本对通信模块带载能力及互换性的要求更高,并且赋予智能电表更多的针对异常事件监测的功能,智能电表系列企业标准随之更新为2013版;2020年,智能电表再一次迭代,国网推出新一代智能电表和智能物联表,并在电能表标准上做出较大革新,由原有基于的国际IEC标准逐步向国际IR46标准靠拢。
随着三代电能表国家标准体系的迭代,我国电能表行业已逐渐从“跟跑者”成长为“领跑者”,先进的智能电表技术让我们国家生产的智能电表在海外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为智能电表走向全球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动能。2009年以来,伴随电表迭代,国内国网智能电表年度招标经历了智能电表放量、调整、电表更换叠加新一代智能电表加速替代三个阶段,详细情况如下:
智能电网是各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动绿色经济、应对环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重要举措部署。智能电网的成功运行要求建立一套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完整且实时地采集各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并实现分析处理,因而部署处于供电和用电两端中间地位的AMI便成为推动智能电网顺利发展的第一个任务,其前提便是智能电表的安装替换,因此整个电力行业最终将构建以智能电表为重要前端基础的一体化智能电网,这为智能电表行业在未来的市场扩容提供了可期的机遇。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由2011年的46,928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年的92,241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79%。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对用电设备的投资有强烈的带动作用。2019年-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的情况如下: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综述报告》显示我们国家社会用电量未来十五年稳步增长,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及最大负荷上升,2022年底国家电网接入终端设备6.5亿只,2030年接入SG-eIoT系统设备将达20亿。电表更换周期5-10年,我国智能电表2009年启动建设,覆盖率99%,新一轮技术革新将使智能电表需求量开始上涨。世界各国智能电网加速建设,智能电表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开拓全球市场提供机遇。
智能电网中智能化连接供电和用电两端很重要,智能电表是关键设备。因原有智能计量终端性能难适应新型电力系统,AI和云计算将推动智能电表向“能源路由”转变。未来智能电表将应用多种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支撑新业务新模式发展,成为具有能源路由和控制功能的智能终端,为大数据、云计算提供基础数据。2020年后国内逐步落实IR46标准,智能电表开启计量与通信双芯分离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是模块化设计,凸显实用价值,降低故障更换成本,便于出海厂商定制化改装。
中国电表企业在国际市场具技术和成本优势,智能电表独立性高、便于规模化出口,扬帆出海趋势形成,未来竞争重点是对海外市场的进入能力。海外市场进入难点在于技术合规和本地化,包括不同国家技术标准差异考验厂商研发能力和资质认证获取,以及智能电表和系统需本地化以避免“水土不服”,中国厂商需转向当地合资建厂等方式提升本地化生产供应能力以符合法规要求。
由于全球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加之国家和地区之间智能电表需求驱动力不同,因此全球智能电表行业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在发达国家市场,整体进入壁垒较高,智能用电商品市场主要被Itron、Landis+Gyr、Elster等跨国企业占据;在发展中国家市场,除跨国企业之外,还有本土公司参与,例如南非的Conlog、巴西的Elo等。
全球分散的竞争状态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发展机遇,中国电表企业凭借成本、服务等优势,在亚洲、非洲、南美等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实现突破。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电表出口金额达103亿元,同比增加17.8%。在出口分布上,在欧洲、亚洲及非洲方向上的占比分别为36%、31%、24%。
《2024-2030年智能电表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有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使用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
第十二章PHPOLICY对2024-2030年中国智能电表行业发展预测分析